薩提亞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約翰.貝曼,也是注冊婚姻家庭治療師,美國婚姻和家庭治療協(xié)會認證的督導 。作為享譽國際的作家、心理治療師和教育家,他對親子家庭關系和育兒方面有著非一般的洞察力。我們耳熟能詳的好多名句都出自他的原話,重溫咀嚼下面這些語錄,相信一定會給中國父母帶來更多更深刻的啟示。
1、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夫妻雙方如果總以指責和爭吵解決問題,孩子就不會有高的自尊,也不會尊重自己和別人,這種創(chuàng)傷可能會導致一個人一生都沒有安全感和渴望愛。
2、大多數的時候人們之所以會離婚就是因為他們無法處理夫妻間的差異性,如果你們沒有一個好的婚姻至少你要有一個好的離婚。我們所謂的好的離婚是指最起碼這個離婚對孩子有一個正向的影響。
3、問題不是問題,問題就是解決方案。如果孩子不上學,那是他的解決方案;如果有人想自殺,那是他的解決方案;如果有人抑郁,那也是他的解決方案;問題是失去功能的解決方案!所以,聰明人,學會這個,學會問"那真正的問題是什么?"學習,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
4、和孩子發(fā)生聯(lián)結。我們現(xiàn)在很少能聽到孩子內在的聲音,大都是從外在行為上回應他們。如果我們能夠聽到孩子內心有什么樣的感受,他們才可以和你分享他/她的那些感受。你不見得需要完全接受,但是你至少要能聽到他/她的內在發(fā)出了哪些聲音。
5、所以父母真正要做的是接納。不管孩子是什么樣的,也不管我喜不喜歡,我都要接納,接納我的孩子是這個樣子。就像天下雨了我不開心,可是我接納一樣。反之他只是聽到了你過高的期望,感受不到你的愛,雖然你以為你愛,可是他已經絕了望。一個絕了望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6、如果父母不能有一個幸福的婚姻,可以選擇健康的離婚和愉快的分手。為了孩子,我們兩個不用彼此喜歡,彼此友善就好了。我們不再是夫妻,可是仍然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很多的單親父母,耗費了太多能量在彼此指責、彼此怨憤上,孩子在這個里面承受了大量的恐懼。
7、忙碌是現(xiàn)在父母和孩子間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家長們大都是在外在的行為上對待孩子,卻沒有時間聆聽孩子內在的聲音,其實,不見得需要去接受他的感受,但是父母應該花時間聽一聽到底孩子的內在發(fā)出了哪些聲音。
8、無窮無盡地愛自己吧!能有多愛就多愛!
9、我知道我對你很重要,但是比這個更重要的是你有多重要,當你知道怎么愛自己,你就知道怎么愛我了。
10、對于一個成人的孩子如果父母介入太多那就是一個負向的,如果父母介入太多,即使是一個成年的孩子也無法學會如何承擔責任,這到底是爸爸媽媽要的呢?還是我要的呢?對某些人來說就會很頭疼,當孩子長大的時候,我們希望他們要為他們自己做決定,為自己負責,要他了解什么事對自己是好的。
11、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成員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大多數夫妻不是在試著解決問題,而是在爭誰對誰錯,誰該服從誰。
12、父母沒有因為寶寶的出生而忽略彼此,還像寶寶未出生前一樣相親相愛,甚至如戀愛時那般甜蜜,就是你們給寶寶最好的禮物。溫馨的家庭氛圍能讓"小不點"擁有安全感。
13、幫助孩子確立自我價值感,建立自信,學會愛與被愛,讓他們愿意學習新的東西,愿意去冒險,是每個家長留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14、薩提亞模式和中國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它補充完善了我們的許多信念:改變是可能的,過去的經歷對我們現(xiàn)在產生影響,祖上傳統(tǒng)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及我們能夠學會為自己負責。在薩提亞模式中,中醫(yī)學的系統(tǒng)思維方式很重要。
15、不發(fā)火,是因為自己不再害怕被別人傷害。
16、給中國家長的建議:1、給孩子有質量的陪伴。中國的家長最常犯的錯誤是"總是太忙",很少有時間給我們的孩子。其實所謂忙,不過是我們認為其他事情更重要,但時間最終會讓我們了解什么才最重要。所以,如果你今天真的不能給孩子太多時間,就一定要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給他們有質量的陪伴。
17、好好照顧好自己,然后去幫助別人。
18、"孩子不是教出來的,是養(yǎng)出來的!"薩提亞心理觀點提出,"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的問題。"孩子現(xiàn)有的問題都是父母親手造成的,孩子成長有幾個關鍵時期,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給予他們必須的心理營養(yǎng),以后孩子就可以自然順利地成才,可謂事半功倍。
19、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父母間一段很好的婚姻,而對于孩子的教育,其實更應當去關注每一個孩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們內心需求什么,他們在想什么。
20、如果你的伴侶不愿意改變,這并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是否愿意改變?
","我正在改變","我已經改變"。你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從現(xiàn)在就開始。
21、法官通常最初來自于父母的指責,孩子把這些指責內化為自己的法官。
22、如果你經常評判自己或別人,代表你內在有一個法官在工作。對于你的法官,你可以這樣做:1.欣賞他,因為他希望你更好;2.接納他,但可以不喜歡他;3.把他變小,不賦予重要性;4.讓法官放假或退休;5.把法官當做一個信差,看看他背后是什么。
23、每一個行為都是有目的的。作為治療師,要去發(fā)現(xiàn)行為背后的目的。
24、孩子逃學可能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報復,另一個是消極抵抗(passively aggressive)
25、我不認為我們的父母很糟糕。我認為我們的父母只是做了一些很糟糕的事情,他們并不糟糕,他們也跟你我一樣,是宇宙生命力的顯化。
26、如果我們過去一直在討好父母,當我們停止討好,試圖做到一致時,往往會發(fā)現(xiàn)父母會憤怒地指責我們。于是我們感到內疚,又回到了原來討好的模式中,心里卻隱藏著憤怒。從治療師的角度看,父母從依賴到指責,其實說明他們的能量在增加,我們應該歡迎這個變化,而不是感到內疚。指責代表他們在乎你。
27、只是"理解"了媽媽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知道她為什么會成為她,這是不夠的。"理解"還只停留在頭腦層面,"接納"在中間,"原諒"是在心里。只有在心里"原諒"了,你才是真正地"放下"了。
28、孩子反叛的時候,并不是代表這些孩子希望做得不好,他們所希望的只是得到注意,所以薩提亞模式也試著在幫助這些孩子得到一個正向的注意。
29、再婚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由以前的兩個成人變成現(xiàn)在的四個成人介入。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彼此的差異,你并不是因為喜歡他與你的差異才去接受它,而當你接納了這件事情之后才會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有什么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再婚家庭要達到和諧至少要花兩年的時間來處理彼此的差異。
30、我肯定我自己的話,可以讓孩子們看到我是如何做到的,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身為父母親的你,要降低你的批判和指責,要接納孩子,你不是一定要孩子這樣或者那樣做,如果你可以接受這些孩子的話,不對他們的行為帶著批判的態(tài)度,那你就可以教育他們如何肯定自己。
31、不是致力于"讓自殺者不要死",而是要讓他選擇"活著"。
32、一個快樂的家庭就是他們永遠都可以相處在一起,他們可以了解,并且接納彼此的差異,他們可以欣賞和感謝他們的相同,他們可以為了未來共同生存,而不是一直活在過去的世界中。
33、什么叫家庭言論自由?的言論自由包括4個方面:1、你可以就你所看到和聽到的東西發(fā)表怎樣的看法。2、你可以向誰表達?3、如果你不同意或不贊成某人某事,你會怎樣做?4、當你不理解時,你是怎樣發(fā)問的(或者你是否會發(fā)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