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0 11:27:15 點擊數(shù):
深圳晚報鏈接地址:http://wb.sznews.com/html/2013-08/10/content_2583568.htm
我的回答是“NO”。因為這樣長此以往會使孩子在感受和解讀自已和別人的情緒過程中出現(xiàn)缺失,讀懂自已和別人的情緒是每一位社會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重要的能力。做為一個社會人,沒有人可以做到不犯錯,孩子也是如此,但是對孩子的批評卻是一門藝術:
其一、所有的人包括孩子在做事之前都是由于自認為這是對的才會去做,只是事情過后的結果有時是不被別人接受的,這也是他做事之前所始料未及的。緣于此,父母的批評如果能建立在對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之上給予對問題的解釋,同時切記要對孩子說:“你下一次可以這樣做。。。。”這樣就將原本的批評變?yōu)榱艘环N支持和幫助。這一刻的耳邊又想起了學員6歲孩子稚嫩的聲音:“爸爸,自從你學習心理學,這半年了你都沒有打過我。。。”這是學員含淚給我的敘述,包含了一位父親的內(nèi)疚及自我改變后的驚喜。
其二、孩子既然這么做了,那在他做的過程中就一定是非常開心的,這時父母如果在看到孩子諸如把玩具拆開了而自認為不妥、并對孩子不加詢問的進行批評甚至是打罵,那孩子會由于邏輯思維能力尚未完善的局限而只記?。?ldquo;在我探索并快樂過后,我將面臨的是被責罰的痛苦”。這種多次的經(jīng)驗有可能會成為孩子潛意識中的印刻,極有可能會限制和制約孩子一生的發(fā)展。
其三、孩子所有行為的背后都有其正向的意義,能否將批評轉(zhuǎn)化為探究孩子自身的資源,引導孩子自已看到行為的不妥,并且能主動的加以糾正,這是做父母的智慧,在這個方面建議大家可以看一下教育學家陶行知校長的《四塊糖果的故事》,讓我們在重溫中不斷的獲益。
其四、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我們只說:“寶貝,你這件事做的不好。。。”而不說:“你這個人就是笨。。。”只對事做出批評,而不指向人。這樣在孩子接受批評的過程中他的自我價值感不會受到傷害,不會由于一件事情做的不好繼而帶來對自已的全盤否定,避免價值條件化效應在孩子的身上發(fā)生。讓孩子知道,即使我這次的考試沒有考好,我也是爸爸媽媽的寶,我下次努力就一定會做好。這樣孩子才能有能力和機會做到更好。